《南方之歌》(Đất phương Nam)。改编作家Đoàn Giỏi的小说《 Đất rừng phương Nam 》。表现的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中期,一个孩子冒险向南方寻找他从未见过的革命者父亲,
讲述1934年秋,红军北上抗日,开始撤离中央苏区。红五团出发之前,团长王大东写信告诉妻子——直属队指导员李冬梅,要她立刻与瑞金县委取得联系。由于怀孕而留在地方工作的冬梅.带着通讯员小妹子去县委途中,遇到六名也要去找县委的伤员,其中一些人不愿留在地方,主张追赶作战部队,与带队的陈排长争执起来。冬梅问明原委之后,向他们解释了在地方工作的意义,说服他们一同去找县委。到达目的地,才发现县委已经搬走。这时,国民党的炮火猛烈扑来,眼前的一切都被浓烟吞没。战士们在刚夺下的红旗面前,立下誓死不渝的革命意愿。县委交通告诉他们,县委已迁到火星栋。冬梅因临产,留在老四嫂家。陈排长带领伤员们到火星栋时,县委又转移了。于是,陈排长等人辗转在敌后活动,与冬梅失去了联系。冬梅同一些伤员组成游击队第三大队,夺取武阳镇,惩处了叛徒马家辉,不断打击敌人。游击队深入敌人心脏活动,把国民党...
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战争片之一,焦点是美国与日本海军对垒的中途岛战役。在当年的一批同类电影之中,本片不算是突出之作,导演杰克.斯米特的处理手法相对比较平庸,但超级明星阵容却可以令今天的观众重睹上一代巨星风采,而海战的场面也实在拍得逼真,使本片仍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。主演的巨星包括:查尔顿.赫斯登、亨利.方达、格伦.福特、罗伯特.米彻姆、克里夫.罗布森、詹姆斯.科伯恩、三船敏郎。当时还是新人的汤姆.塞莱克也露脸演了一个小角色。
法国1992年皮埃尔.斯科恩多弗编导的经典战争名作,影片从一个美国战地记者的眼光看着名的奠边府之役,颇给人启发。强权被弱者打败,传为千古被誉为“军事上的奇迹”。奠边府位于越南北部紧靠上寮,1954年初,在奠边府集结的法军共有2万多人,除步兵和伞兵之外,还有2个105榴炮营、1个155榴炮营。法军通过空投运输物资,使之成为“东南亚的凡尔登”,是当时法军在越南最大的控制区和最重要的军事据点。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军以5倍于法军的兵力对奠边府进行进攻,越法双方的这场惨烈的攻防大激战直至5月7日结束。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,击毙法军5000余人,俘虏1万1千余人,击毁各型号飞机62架,坦克4辆,缴获重炮30门,坦克6辆,最终迫使法军投降,从此从越南撤军。
莫里哀剧团的演员们正在化妆室里准备上场。一位演员提到……
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,德国进攻苏联的一场战役中,年轻的普通士兵米哈伊尔·卡拉什尼科夫中弹受伤,住进了野战医院的他,无法在回到前线战场,然而,这位爱国者并没有善罢甘休,虽然他不能手握武器重返战场,却让战场上的战士们都用起了一把以他名字命名的突击步枪——AK47
讲述一名叙利亚库尔德族少女为父报仇,加入到对抗极端分子和土耳其的战争中。
1944年……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。7月,苏军攻占了纳尔瓦,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。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,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,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,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。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、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。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,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,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,成为历史的牺牲品。…… 到了9月,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,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。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,红军中的叶沙尼亚(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)士兵也亲眼见证了,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、黑、白三色旗,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——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,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。…… 占领塔林,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。……11月,在萨雷马岛泥泞、茂密的森林中,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,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。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,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,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…… 这,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。
某团四连连续二年被上级评为四好连队。一天,从新兵连调来一名新战士,叫区小龙。他怕苦怕累,爱慕虚荣,军事技术也不过硬。将他分配到哪个排呢?连长想,二排长金大洪有严重的“保四好”思想,总怕连队保不住红旗,对荣誉有着不正确的看法,又对区小龙的到来有抵触情绪。五班长牛福山性情急躁,工作方法简单生硬。于是连长就决定把区小龙分配到二排五班,既要带好小龙,又借此机会对金大洪和牛福山进行一次思想教育。一次紧急集合,小龙拖泥带水影响四连最后到达。于是,“流动红旗”被其他连队夺走了。在回来的路上,连长林志勇增加了爬山科目,小龙牢骚满腹,回营后就给连长贴了张大字报,说他“军阀残余,简单粗暴”。牛福山一看,气得把大字报撕了下来。连长觉得随便撕大字报不妥,让牛福山检讨。二排长金大洪虽然不同意撕大字报,但对连长增加科目的做法也有意见。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一个星期天,牛福山去帮助...
讲述了荀灌娘作为将门虎女,幼有奇节,不畏艰难困苦,突围救父、救困、解民倒悬的故事。生动的刻画了中国古代一位智勇双全的女英雄的形象。是一部优秀的爱国题材影片,作品宗旨是要创作出一部传递和平反对战争,讴歌民族英雄的作品。
本片描写了纳瑞宣国王是泰国人最尊敬的伟大的国王,他的事迹广为传说。从1555年出生开始,到1605年他的统治结束。他1592年在素攀武里进行的的那次卓越的战斗中,杀死了缅甸王子,摆脱缅甸人的统治。泰国人民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,在大成(Ayutthaya)建立了72米高的佛塔。 16世纪,大成(Ayudhaya)王国的国王Maha Thammaracha的儿子纳瑞宣被抓到虹沙国Hongsawadee(现在的缅甸)作为了人质,并在那里成长。1571年回到故土的纳瑞宣凭借他出色的领导能力打下了大成(Ayudhaya)王国新的基石。但是虹沙国Hongsawadee的新国王Nandabayin虎视眈眈的注视着纳瑞宣,并想除掉他。1590年,纳瑞宣父王去世后顺利的登上了王的位置,并宣布大成(Ayudhaya)王国的独立,向虹沙国Hongsawadee宣战。《出逃的公主》中的军务大臣在剧中饰演纳瑞宣国王随军医生。